央視網消息:3月1日上午,最高檢召開“加強綜合司法保護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新聞發(fā)布會,通報2023年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以及檢察機關協同各方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成效,發(fā)布最高檢第五十批指導性案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主題),并回答記者提問。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廳長缐杰介紹,信息網絡時代,未成年人成長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據統(tǒng)計,我國未成年網民規(guī)模已達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7.2%,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1.3%。網絡給未成年人學習、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網絡不法侵害也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檢察辦案發(fā)現,利用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復雜多樣,方式不斷翻新;一些未成年人通過網絡接觸暴力、低俗等不良信息,形成不健康的價值觀,甚至因沉迷網絡而走向違法犯罪道路。有的網絡企業(yè)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互聯網社會責任,給行業(yè)發(fā)展和信息安全帶來一定隱患,等等。這些現象反映出網絡空間監(jiān)管整治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今天,發(fā)布5件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指導性案例。這批指導性案例是從各地報送的210多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典型案例中精選出來的,涉及網絡隔空猥褻未成年人、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未成年人實施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領域,都是近年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較為突出、社會關注較高的問題。案例編寫注重強化法律適用規(guī)則的提煉和類案辦理的工作指導,展現檢察機關綜合履職,能動發(fā)揮法律監(jiān)督職能,通過檢察建議、公益訴訟等方式,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訴源治理的積極探索,旨在攜手各方共同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具體情況如下:
案例一(檢例第200號):
隋某某利用網絡猥褻兒童,強奸,敲詐勒索,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最高人民檢察院第43號指導性案例確立“隔空猥褻”規(guī)則以后,指導司法辦案作用明顯。在此基礎上,本案例進一步明確行為人實施線上猥褻犯罪行為后,又以散布私密照片、視頻相要挾,強迫未成年被害人與其發(fā)生性關系的,構成兩個獨立的犯罪行為,應分別認定為猥褻兒童罪和強奸罪。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fā)現未成年被害人私密照片、視頻在互聯網傳播擴散的,檢察機關應當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刪除信息、阻斷傳播。
案例二(檢例第201號):
姚某某等人網絡詐騙案。檢察機關辦理涉及眾多未成年人的網絡詐騙案件,應當立足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再犯的立場,依托偵查監(jiān)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建議公安機關在全面收集證據、查清事實基礎上,充分考量未成年人的涉案情節(jié),綜合判定其主觀違法性認識,依法分類處置,對違法但不構成犯罪的,建議公安機關依法作出相應行政處罰。檢察機關根據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實、情節(jié)、地位作用、主觀惡性、悔罪表現、監(jiān)護幫教條件,結合社會調查、心理測評和風險評估,依法提起公訴或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相對不起訴決定,依法落實分級干預。針對未成年人涉網違法犯罪防治難題,推動多部門搭建數字平臺,實現對未成年人涉網違法犯罪的精準預防。
案例三(檢例第202號):
康某某利用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檢察機關辦理涉未成年人電信網絡犯罪案件,發(fā)現未成年人異常辦卡情況,積極運用數字檢察監(jiān)督手段,通過構建大數據模型,推動未成年人涉電信網絡犯罪早期預防。針對類案反映出的未成年人一人辦多卡等問題,運用聯席磋商、檢察建議等方式,聯動相關部門完善長效機制,規(guī)范未成年人入網用網,保障未成年人用網環(huán)境健康安全。
案例四(檢例第203號):
李某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近年來成為未成年人涉嫌網絡最突出的犯罪。同時,該罪又是法定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輕罪。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涉嫌使用本人銀行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案件,應當結合涉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重點審查是否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上游犯罪并提供幫助。對于主觀惡性不大、社會危害較小且自愿認罪認罰的未成年人,堅持以教育、挽救為主,符合附條件不起訴條件的,依法適用附條件不起訴。對于未成年人銀行賬戶管理存在漏洞,有異常交易風險的,檢察機關通過向金融監(jiān)管機關、商業(yè)銀行制發(fā)檢察建議,強化賬戶源頭管理,推動訴源治理。
案例五(檢例第204號):
禁止向未成年人租售網絡游戲賬號檢察監(jiān)督案。檢察機關辦理涉未成年人網絡犯罪案件,應當注重審查刑事案件背后是否存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職責未落實的監(jiān)督線索。檢察機關發(fā)現互聯網平臺上存在向未成年人租售網絡游戲賬號的,可以依法督促行政監(jiān)管部門履職,全面維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發(fā)現未成年人因沉迷網絡而遭受侵害的,應當同步落實被害修復與不良行為干預措施。檢察機關應當加強與行政監(jiān)管部門的配合協作,助推提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執(zhí)法規(guī)范化水平。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