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3日從內蒙古自治區(qū)磴口縣農牧和科技局獲悉,經過3年的種植試驗,我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成功實現四翅濱藜接種“沙漠人參”肉蓯蓉,種植效益達每畝6000元左右,發(fā)展前景廣闊。
這是烏蘭布和沙漠試種的四翅濱藜肉蓯蓉。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1500多萬畝,其中東部邊緣的430萬畝位于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多年來,磴口縣通過種植鄉(xiāng)土樹種梭梭治理烏蘭布和沙漠,后來引進技術在梭梭根部接種肉蓯蓉發(fā)展沙產業(yè)。
據磴口縣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石學峰介紹,四翅濱藜為多年生半常綠灌木,耐旱耐鹽堿,可以做飼草,是治理沙漠的優(yōu)選植物。磴口縣于2020年開始種植四翅濱藜,并在其根部進行接種肉蓯蓉試驗,試種面積11畝。今年5月11日,磴口縣農牧和科技局等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測產,認定四翅濱藜肉蓯蓉產量為每畝300公斤以上,標志著該品種在烏蘭布和沙漠試種成功。
這是烏蘭布和沙漠試種的四翅濱藜肉蓯蓉。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記者在四翅濱藜肉蓯蓉試種基地看到,一株株四翅濱藜綠意盈盈,在其根部生長的一排排肉蓯蓉破土而出,一株最多長出40多株肉蓯蓉,五顏六色的肉蓯蓉花競相開放,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四翅濱藜肉蓯蓉試種基地負責人魏均告訴記者,四翅濱藜肉蓯蓉口感好,產量適中,氨基酸、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含量比較高。按照每畝地產300公斤鮮蓯蓉、每公斤市場價格20元估算,每畝四翅濱藜肉蓯蓉產值可達6000元,生態(tài)、經濟效益可觀。
目前,磴口縣人工種植梭梭林面積達50萬畝,接種肉蓯蓉面積達14萬多畝。(記者李云平)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