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一路辛苦了,里面請!”青磚灰瓦間,回蕩著歷史的鏗鏘足音。8月9日,走進位于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罕山腳下一座莊重古樸的二層小樓,在見證歷史的五一會址,興安盟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正在為游客表演情景短劇《五一大會》。
這個由興安盟烏蘭牧騎創(chuàng)作表演的劇目,以弘揚北疆文化、賡續(xù)紅色血脈為主線,通過沉浸式回顧歷史情景,再現(xiàn)當年五一大會的盛況,生動展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內蒙古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熱情。
“這里不僅有珍貴的革命舊址和紀念館,還有像這樣新穎的沉浸式情景劇?!眲倓偪赐瓯硌莸挠慰褪⒂烙窀锌?,“紅色主題活動形式多樣,讓我們能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那段革命歷史。”
展廳內,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時的珍貴文物與史料靜靜陳列。講解員深情講述,參觀者凝神聆聽,目光中飽含對先輩的崇高敬意。
“在廣袤的內蒙古大地上,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在這里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在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紅色鐵騎”主題雕塑前,小小講解員樊玥晨身著蒙古族傳統(tǒng)服飾,聲情并茂的講解吸引著游客駐足。
“在這里我們追尋紅色記憶,感受內蒙古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他們在中華民族解放事業(yè)中建立了卓越功勛,至今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庇慰蛷埰降莱隽嗽S多參觀者的心聲。
回望崢嶸歲月,戰(zhàn)爭的硝煙仿佛仍在眼前。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內詳實的圖片資料,還原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斗爭史。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幕幕歷史場景,全景展現(xiàn)了內蒙古民族解放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光輝歷程。
在中國共產黨內蒙古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體驗區(qū),游客則可以戴上耳機,模擬發(fā)送“1947年5月1日”的賀電。當指尖按下電鍵,“滴滴”的發(fā)報聲仿佛穿越時空,與窗外的現(xiàn)代都市交響共鳴。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館三址’承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和歷史底蘊?!眱让晒琶褡褰夥偶o念館副館長方巍表示,涵蓋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五一會址、中國共產黨內蒙古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和烏蘭夫辦公舊址在內的“一館三址”生動記錄著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爭取民族解放、實現(xiàn)區(qū)域自治而英勇奮斗的光輝篇章。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黨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為這片紅色熱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滋養(yǎng)。
近年來,興安盟持續(xù)加大紅色革命舊址保護修繕力度,既注重還原文物歷史風貌與內涵,也積極創(chuàng)新展示利用方式。以“一館三址”為核心的紅色旅游矩陣,已成為當地旅游的亮麗名片。越來越多的游客攜家人走進這些紅色圣地,聆聽革命故事,感悟紅色文化,接受精神洗禮。據統(tǒng)計,2025年1月至7月,“一館三址”參觀人數已達562393人次。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市民游客紛至沓來,在這里追溯紅色歷史,汲取前行力量。
“保護好、利用好紅色資源意義重大?!眱让晒琶褡褰夥偶o念館館長趙曉偉強調,“我們將繼續(xù)深化保護修繕,創(chuàng)新展陳,讓這些紅色地標煥發(fā)新的時代光彩,吸引更多人走進來,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保ㄓ浾?高敏娜)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蒙)字第631號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